如何解读财务三大报表
发布时间:2022-12-23 08:35:10
来源:本站
财务三大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要想了解一家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对其三大报表的解读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解读财务三大报表吧。
1、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资本来源和资本使用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报表提供的信息有: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所负担的债务、偿债能力、所有者所享有的权益、经营模式特点等。
— 报表左边是资产部分,按照资产的流动性来排,现金、银行存款、金融资产、厂房机器、商誉,都属于企业的资产。如果是一个制造业企业,它可能有厂房、机器这些东西,它的固定资产的比例很有可能会比较高。而对于那些互联网企业,可能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这些无形资产会比较高。一个企业是轻资产或重资产运营,其实就是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得出来的。
— 报表右边是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部分,企业发行股票或者自有资金属于权益类,企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属于负债类。按照负债的紧急程度,最急着要还的钱,像短期负债,排在最前面。
— 看企业负债率是否合适,首先横向看,看行业平均值,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负债率,然后纵向看,区分经济上行期还是经济下行期。在经济上行的时候,钱比较“便宜”,这时候增加负债率,其实是对自己的企业有好处的;经济下行的时候,企业经营会比较困难,这时候,负债率过高就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利润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编制的会计恒等式为:收入-费用=利润。报表提供的信息:企业获利情况、利润的构成、税金缴纳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
— 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就是利润。企业的收入可以分成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支出可以分为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比如工资、原料、销售费用等。
— 利润表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不管是否有现金流产生,只要权利和义务已经发生了,就要入账。所以,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企业实际现金收付的时间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收入对应着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项目,利润表项目的变动也会影响着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变化。也就是说营收、利润的确认并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
3、现金流量表
提供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现金流量表编制的会计恒等式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报表提供的信息:反映净收益与现金余额的关系、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评价企业取得和运用现金的能力、确定企业支付利息、股利及到期债务能力等。
— 现金流量表不管你账面的利润是多少,它只管你到手的钱是多少,花出去的钱又是多少。在理想状态下,一个主业很单纯,应收或者应付账款也很适度,也不追求过度扩张的企业,现金流和利润应该呈现出高度相关或者一致的局面,如果利润和现金流出现大规模背离的情况,这种企业就需要我们大大地打一个问号了。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企业的“造血功能”,一个运转良好、主营业务清晰的企业,一定是经营性现金流非常稳健的。一个企业能够活下来,经营能力强是核心竞争力。开始的时候,有的企业看上去筹资能力强,似乎活得也很不错。但是投资人看中的还是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真正的经营性现金流。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企业的“放血功能”,指一个企业在非经营性的投资项目上的资金流向。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利息,还有投资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等都能产生投资性现金流。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企业的“输血功能”,初创企业不停地融资,这就像当一个人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的时候,就要靠输血。筹资性现金流多的,也就是输血能力强的,在市场上活下去的几率自然就更大了。已经上市的企业通过增发股票(SEO),或者发行债券筹钱,也属于筹资性现金流。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从不同维度描述了同样的经济活动,其实是一个自洽,而且平衡的整体。所以,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不能只看一张报表,要三张表同时阅读,从三表关系着手,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合理性。